看8项专利如何成就了“他”

    唤醒“沉睡”的力量

污水通过一根管子出来

秒变成了清水。

这不是魔术,

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技术,

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

拥有的一项专利

就有这种神本事。

 

不过,

这项神本事曾在实验室里

“沉睡”多年。

 

是谁把它唤醒,并展示一身硬功夫?

 

昨日,

记者来到了位于鄂州开发区的

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探究竟。

01   遗憾,起大早而赶集

2013年,武汉工程大学一名校友从丹麦带回一小块碳化硅陶瓷膜产品给学校教授们参考研究,然而眼前的这块小东西深深刺激到了教授们的神经。  

 

“我们研究碳化硅和陶瓷这么多年,科研成果早已有了,为什么没想过做成产品,而让这项技术‘躺’在实验室里‘睡觉’?”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徐慢再也按捺不住了,马上组建了碳化硅陶瓷膜的科研团队。

 

同时,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发现国内已有的碳化硅陶瓷膜多半用于工业上废水、废气的过滤处理,但纯度都不高,不耐强酸、强碱,容易被腐蚀,而高端纯碳化硅陶瓷膜,国内完全依赖进口,价格全被国外垄断。

 

这样的调研结果让团队的教授们既无奈又兴奋,无奈的是碳化硅陶瓷膜被国外垄断这么多年,自己有成果却没有变为产品,然而该产品问世后的市场前景又令大家非常兴奋。

 

从最初手掌大小的碳化硅,到450毫米长的中试产品,再到1米多长的成品……随着产品规格越来越大,对成型工艺和涂膜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稍不注意碳化硅陶瓷管就容易出现弯曲,导致涂膜不均匀,达不到应有的过滤效果。该团队经历了这样无数次的失败后,不断调整工艺。

 

2016年,历经5年时间,该产品已经有了数十种大小不一的规格,并获得了便携式野外快速净水装置、纯碳化硅多孔陶瓷膜的制备方法等8项专利技术,完成了从研发到转化这一成果。

 

02    直追,科技新政将专利盘活

 

“高校专利一直是在纸上,这种现象我们见得太多了,这个专利能不能转化成功,我心里也打了个问号。”徐慢教授道出了心声,但随着近年来各项政策的出台,创新成绩单有目共睹,让我们团队对专利转化充满了信心。

 

过去,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是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其转化需经过多部门审批,一般耗时2年左右,现在科技成果转化资产处置只需备案即可。

 

徐慢介绍,我们团队正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我们科技成果与生产一线对接的速度,更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2016年7月,《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和省设立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科技成果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实施转化所得净收入,研发团队可获77%至99%的份额。

 

“现在的政策让我们放开手脚去干,为科研成果转化按上了‘风火轮’。”该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吴庭说,这种机制激励我们更加专注于研发,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进行市场对接,实现成果转化,我们充满信心。”

03    奔跑,技术股本为专利“加油”

 

2016年,市政府把研发的8项碳化硅陶瓷膜技术及专利作价2128万元奖励给该团队作为技术入股,与作为政府运用市场化机制、参与科技创新投资的平台公司——市昌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1672万共同组建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6月初,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碳化硅膜的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该公司作为国内极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化硅膜生产基地,将在全国率先实现碳化硅陶瓷膜量产,预计明年投产四万支。二期计划投资一亿元在2018年年底再建两条现代化生产线。

 

从落户鄂州开发区到开工投产,迪洁膜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其产品也凭借独有的特性招揽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与普通碳化硅陶瓷膜相比,该产品具有怎样的优势?吴庭将面前一根像棍子的灰色东西拿起来介绍道:“别小看这样的一根棒子,再牛的环保产品里少了它都不行。”

 

该产品从支撑体到膜,全部采用100%纯碳化硅制作,可用于液液分离、气固分离、液固分离,而国内现有的普通碳化硅陶瓷膜,会掺杂一些氧化铝粉等物质,当高温烧到170℃左右时,氧化铝粉就易烧结,粘黏在一起,容易堵塞小孔,不耐酸碱,遇到强酸碱的液体就会被腐蚀掉,没有起到过滤作用。

 

吴庭比喻道,这就好比家里装修,用的板材,好板材全部是实心的木板制作,而水货板材都是板材粉末用胶水粘黏而成。迪洁膜生产的碳化硅陶瓷膜具有耐酸碱、耐高温、热稳定性好、抗微生物能力强、通量大、易清洗等优越性能。

 

对于该产品的前景,吴庭表示,当前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下一步将把研发重心放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饮用水中。

 

记者有话说

 

在采访中,武汉工程大学碳化硅陶瓷膜研发团队几次提到了一句话是“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

 

但长期以来,因为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杂,从实验室走进市场,总是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大量的科技成果因此成为纸上专利,被锁进了“保险柜”。

 

唤醒沉睡的专利,首先要剔除那些为“睡”而“睡”的专利,这就需要在政策导向上,不再一味关注专利的申请量,而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专利申请授权和授权之后的实施转化,也就是专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价值上。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创新湖北”作为“五个湖北”建设的关键,先后出台30余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框架,持续为科技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再从“黄金十条”到“科技十条”,体制机制的创新打破了束缚科技生产力的樊篱,为应对经济新常态增添了新动能。

 

有了政策环境和平台,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将“纸上力量”变为了“现实力量”。

 

将无形的技术变成了可感的股本,市政府向该研发团队递过来的这把“梯子”,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迪洁膜公司的诞生就是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里解放出来的结果。

 

当下,土地、资金和环境等要素资源制约发展的矛盾突出,传统依靠生产要素推动和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换发展模式,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如何唤醒沉睡的专利?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航空大都市鄂州当有所为。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倩 实习生张宸 责任编辑 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