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堂|今又重阳父母难忘


□ 火金 运全

上世纪年代,是中国军阀混战、百姓遭罪的日子,我们的父母就出生在那个苦难的岁月里。大半辈子,他们与穷困、拮据为伴。

尽管没进过一天学堂,大字不识一个,他们却是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培育、影响、引导着我们成人成才。

大集体时期,生活还是相当艰难,加上奶奶,一家九口全靠父母两人勤扒苦做地维持。一年忙到头,年终生产队结算时,我家年年都是超支,从未进过钱。可,父母亲还是坚持让我们兄妹六人上学读书,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因为村里大多数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回家放牛、种地、干农活,赚取“工分”补贴家用。

为让我们能有时间挣“学分”,父母利用所有的休息时间去挣“工分”,开荒种菜、种烟草、做木工、捕鱼捞虾。最终,我们兄妹六人有四人赶上了高考,并且全部考上了大学。回想起这些,是父母的远见卓识成就了我们。

奶奶信教,一生礼佛。母亲对奶奶却从无怨言,除了在生产队出工外,还包下了所有洗衣做饭的家务活。有时,利用吃饭的时间,她挑着开荒种的菜去换回一些生活必需品。母亲不仅养育了我们,就连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所生的九个孩子都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

记忆中,农闲时,父亲会去捕鱼捞虾,大多数是空手而归。不过,只要捞了点鱼虾回来,他总会抓出一点,让我们给湾里的孤寡老人陈二婆送去。父亲的做法,至今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

父母亲非常能干,学一行、会一行。母亲做的米酒、豆腐、豆丝、汤圆、糍粑等等美食都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最爱。父亲四十多岁时,才开始认字,以便学习毛主席语录。六十一岁时,母亲在二儿媳的指导下学织毛衣,没想到,学得很快。更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岁那年,母亲还学会了唱“戴花要戴大红花”、“山上打老虎”等歌曲。

或许是继承了父母勤劳好学的基因,我们的大哥、大姐学会了缝纫技术,大哥还学会了木工、养猪。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平凡的人,然而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无声地影响自己的儿女。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个父母是每个孩子的老师,他们用勤劳、善良、朴实、正直、坚韧书写着中华传统美德,也在用他们的双手养护着每位子女的人生道路。

再过几天,重阳节就要来了,我们敬老孝老,莫忘每个人的人生启蒙之师,我们的父母,我们人生之路上的“养路工”。

(责任编辑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