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 最美的遇见,茅圻


9月初,梁子湖区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东沟镇3个自然湾“应考”,有2个在茅圻村。

相遇茅圻,景色宜人,和谐秀美。石墙灰瓦的民居彰显荆楚特色,“三边”植绿处处是景,4座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全收集,全转运让垃圾变废为宝,“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太阳能路灯点亮全村……最终,东沟镇位居全区第二名,获得30万元奖补资金。

全域统筹,内外兼修,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创建,打造全域美丽,茅圻村——一幅诗和远方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一湾一景  全域美丽

今年国庆节,不远万里从加拿大飞回家乡的钟之安,终圆心愿。

“看到老支书钟之国发来的照片,我一刻坐不住,买了回家的机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路边绿化带种上花花草草,每家房前屋后整整齐齐。在亲身感受了家乡的美后,76岁的钟之安萌生回乡养老的念头。“茅圻村的变化,太大了!”

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三面环湖,有着5000多米湖岸线,曾经贫穷、脏乱。

“进湾公路不足3米宽;猪圈和厕所随意搭建,污水横流;房前屋后不是柴堆,就是垃圾堆。”张文权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有16年,他既是茅圻村嬗变的亲历者,也是带头人。

2014年,我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因湾风淳朴、自然环境好,茅圻村刘少皋湾成为试点村湾。修路、环境整治、拆露天厕所建公厕、按荆楚风格改造民居,仅一年时间,刘少皋湾成为全市的样板。

一枝独秀不是春。茅圻由此开启美丽乡村新画卷——

率先响应的是张家湾。绿树掩映下,柏油马路宽阔洁净,一块刻着湾名的巨石映入眼帘。再往前,一排排青砖白墙的房屋,整齐干净;民居庭院里的枣树上,挂满枣子;屋后空地的菜园里,绿油油的蔬菜只待采摘。

“改造前,湾里又脏又乱。现在大变样,家家门前干净,还都种上了观赏树。”每到傍晚,村民李玉秀就和好姐妹钟晚英,相约去湖边散步。“沿湖植树,在湖边的小道上走一走,夏天荷花开的时候,微风裹着花香,很舒服。”

相邻的刘晦湾群众主动找村里,要求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得民心则事成。很快,门口的柴草垛没了,路面干净了,到处清清爽爽,刘晦湾的“颜值”大大提升。

纪家湾的进湾主干道加宽到5.5米,排水沟全部硬化,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像一个个小花园。

……

在茅圻村,13个自然湾的民房,统一按照荆楚风格进行改造;通户道路全部硬化;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厕所革命”让“方便”更方便,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美丽经济  全域共享

“请专业团队设计,为游客提供有温度、有情怀的住宿体验。”看着新建成的两间“石头小筑”民宿,张文权踌躇满志,“内部装修已经完成,即将对外营业。”

“大比武”结束后,区、镇两级给茅圻村拨付了40万元奖补资金。张文权说,这笔钱将用于民宿配套设施、紫薯基地建设,以及打造张湾文化长廊。

乡村美起来,还要富起来。这是茅圻村“两委”的共识。2014年,经村委会决定,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特色观光农业基地,3000亩水田改种湘莲,发展美丽经济。

至今年,张家湾已举办四届荷花节,以“节”带销、以“节”促游的成效,正日益显现。

“一斤莲子,送到集市上卖,不过二三十元。游客现摘的莲蓬,两三块钱一个,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张文权说,荷花节积聚了人气,也让村民拓宽了致富思路,“以前只卖莲蓬,现在土鸡、土鸡蛋、花生、绿豆,只要受城里人欢迎的土特产,大家都拿出来卖。”

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也相继发展。今年荷花节期间,村民张文珍忙得不亦乐乎。“城里人到乡下来,都想吃上一顿农家饭。”张文珍说,“前两年没经验,只接待了上十桌客。今年我提前准备,前后接待游客30桌,赚了5000多块。”

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茅圻村的变化,让入驻多年的武汉长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谋划发展生态旅游。

2009年,该公司投资1.5亿元,流转茅圻村2000亩荒坡和岗地,大量种植樱花、桂花等观赏苗木。长绿生态园,已成为梁子湖畔一景。公司总经理陈绪强介绍,未来要以苗木花卉带动生态,以生态带动旅游,目前团队正在进行初步设计。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今年,该村在张家湾流转200亩土地,建设紫薯基地。同时,计划在纪家湾打造规模300亩的蔬菜基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茅圻村张家湾花海项目建设。“与张家湾形成一线穿珠的旅游效应,实现全域旅游,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真正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张文权说。

“美丽经济”在激活,“美丽效应”在释放。“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全村已脱贫57户205人,还有18户24人年底脱贫。”张文权说,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年底将突破30万元。

文明共创 全域治理

日前,八旬老党员张孝如、胡云合,和其他20多名在家党员一起,带着清洁工具来到胡自如湾。哪家门前脏了,大伙齐心扫干净;哪家屋后乱堆乱放了,大伙齐力码整齐。

这样的义务劳动,茅圻村每个月要组织党员开展一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个长期工程。”张文权说,“我们推行‘党建+’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提供保障。”

追溯到5年前,刘少皋湾成为美丽乡村试点村湾时,茅圻村就是这么干的。“当时,按照荆楚风格改造民居,需要村民出40%的费用,有人不理解。”张文权说,为改变村民的想法,村委会提出“一员带四园”,即党员带头建菜园、果园、小游园、清洁能源。

村干部带头、党员作表率,群众服了气,开始积极参与。“‘党建+党员带头’,美丽乡村建设大步前行。”张文权说。

如今,在茅圻村,13个自然湾都有自己的“党员先锋堡”。张家湾一名老党员还将自家的老房子腾出来,建设党员政治生活馆,并捐赠一批书籍,供党员、群众学习。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潜移默化中,文明新风在茅圻树了起来。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好乡贤,大批涌现;农民“道德讲堂”,大受追捧;“墨巷”里的少儿书法培训班,场场爆满……一时间,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在茅圻蔚然成风。

“有烦恼,找巧巧。”最近,这句话在茅圻村村民之间传开了。

为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探索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路径,9月1日,以劳动保障员余巧名字命名的“余巧工作室”,在村委会挂牌。11名成员中,有8人是热心快肠、愿为大家排忧解难的普通村民。

“代老人充手机费,辅导留守儿童做作业,雨天帮忙收被子,诸如此类。”早从5月份起,余巧便利用工作之余,帮助村民做些这样那样的小事。“算下来也有300来件吧,其中,邻里纠纷不到1%。”这让余巧很开心。

家园美、生活美、乡风美,6.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茅圻,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呈现。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盛春花

责任编辑: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