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鄂州 | 在心灵的版图种植炊烟

在心灵的版图种植炊烟

刘国安

点击上方开启聆听之旅

朗读者: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主播  赵青

做一只水鸟,在梁湖的波心筑巢

屏住呼吸,沉入湖底,打捞“高唐县”沉没的悠悠往事。

一叶扁舟,承载着孟玉红拯救黎民百姓的美丽传说。

雨水,时间的波纹,每一道涟漪都是一个密码。雨水落入湖中,恰似记忆的复制粘贴。

波浪是一条长鞭,拍打出声声咏叹,一柄荷伞撑起沧海桑田。

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水煮湖鱼”,这里是武昌鱼的故乡。

烟波浩渺的梁子湖,像一颗蓝色宝石,镶嵌在武汉、咸宁、鄂州、大冶四地之间,水天空阔,一碧万顷,是“千湖之省”的魅力之眼。

登上“水上蓬莱”的梁子岛,悠长的青石板路,诉说着屈子行吟的风骨,“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夜阑人静之际,魁星楼上空的星星与湖风窃窃私语,月光点亮夜色,思绪被一瓣一瓣打开。

一场隐喻,高过张家楼房的海拔。点将台上指点江山,昔日周瑜操练水军的鼓角铮鸣犹在耳边。

一杯梁湖碧玉,烹煮悠悠岁月。

一滴水中长出故乡。

沼峰的山谷传来回声

露珠总是比黎明起得更早。

一声鸟鸣,扯开天幕。沼山群峰,万木葳蕤。

远处的炊烟,随风飘来。一幅梁湖水乡的画面徐徐呈现。

神龟望月,青青竹海。大寺的桃花正在孕育心思,山山叠翠出云间。

钩沉岁月,秦始皇的“赶山鞭”犹如一个破折号,连接着时空的隧道,在古老的云梦泽,“走山”,沼山由此得名。

三国吴大帝孙权的朱妃庵,在风雨中述说人间的无奈与沧桑。

山上的天气,好像善变的姑娘。

不远处的翠竹山庄,乌云压顶,暴雨骤来。大风刮过,叶子抵御不了地球的引力;蚂蚁的几声叹息,托举不了一道闪电。

季节是顺时针的音符,也是逆时针的密码。

虫儿在树叶的背面,埋下一个伏笔,虫洞是我们浪费掉的一截截光阴。

小寺的山坡上,老牛在咀嚼一抹抹新绿,一道彩虹高挂天空。沼峰的山谷,传来母亲唤我乳名的回声。

背上蛙鸣上路,我借助故乡的月色,铿锵而行。

打一张腹稿,虚构村庄

故乡的青山,是一根扁担,挑着雨雪风霜和一路泥泞。

故乡的小河,是一根背带,背起春夏秋冬和满天星辰。

沼山北麓,梁子湖南岸,地图上比针尖还小的地方,那可是我的生命襁褓。

孩提时代的无限遐想,总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弥漫。缕缕稻香和风吹麦浪,正是庄稼人心中升腾的人间烟火。

鸡啼鸟鸣狗吠,乡村的交响曲。牧童短笛,总是伴着村前的溪流,随风飞扬。

一度,城市化的浪潮奔涌而来。

机声隆隆,吵醒了乡村的甜梦。农村逐渐被城市所融合,文明中夹杂着转基因。

一条鄂咸高速像根拉链,门前的田畈被一分为二。

村前的鸟巢,不再是唯一参照物。现实转换理想,乡愁生发新枝。

高擎一只萤火虫的灯盏,照亮未来。灵魂得到复垦,梦想开始返青。

用一堆散落的平仄点燃乡愁,青山永在,绿水长流。

时间不再需要虚构,乡村振兴的号角再次吹响。宜居宜业的村庄轮廓,熠熠生辉。

自1984年创刊以来,《西山》作为《鄂州日报》文艺副刊,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守望着一方水土的气质凝练,陪伴了一批又一批人成长,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文学生力军。

融媒时代,我们渴望以更多元的形式与您常常相伴。西山副刊牵手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云上鄂州”客户端、“鄂州融媒”微信公众号,推出有声读物“聆听鄂州”。我们多了更活泼的面孔、更动听的声音,但不变的是“有趣的灵魂”。

“聆听鄂州”,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珍视您的每一篇来稿,并将邀请资深主播,朗读您的美文,在鄂州日报、鄂州新闻综合广播、“云上鄂州”客户端、“鄂州融媒”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

欢迎海内外新老朋友共抒鄂州情缘,一起聆听鄂州。

本栏目稿件以书写鄂州人文为题,千字为宜。

投稿邮箱:xslte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