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鑫
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名下电话卡被冒用,并成为诈骗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工具……类似困扰用户的情形或将一去不复返。最近,工信部推出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便民服务,用户凭借身份证便可查询名下登记的电话卡数量,如有异议,还可通过对应的电信企业查询明细并做更正、剥离等对应处理。此举一出,便立刻引发热议,赢得各方点赞叫好。
进入网络社会,互联网早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使用的网络应用日渐丰富,在获取更加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增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给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留下可乘之机。一些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移动电话卡,实施电信诈骗,不仅会影响到被冒用者个人信用,同时由于缺乏统一查询途径,被冒用者难以发现自身利益受损,也不利于相关部门开展防范工作。此次“一证通查”破除了手机卡查询难题,规避了不知情办卡的风险,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保护个人信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放置在遏制打击电信诈骗的大背景下,“一证通查”的小举措背后有着更大的意义。当前网络诈骗大多为集团专业作案,具有完整的网络诈骗链条,覆盖买卖卡号、资源准备、机器分发、人工行骗、转账取款等多个环节。有报告显示,过去单一的电话诈骗、网络诈骗正呈现出跨平台趋势。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不仅有赖于高压严打,还需要加强源头防范,以事先防范将诈骗遏制在萌芽状态。由此观之,此次“一证通查”正是从卡号注册的源头堵住诈骗实施的漏洞,在全社会织起一张反诈防诈的防护网,有效助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证通查”之所以能够实现,背后是更多互联互通的尝试和努力。长期以来,由于不同网络应用平台之间存在壁垒,数据信息无法直接打通,单平台的治理打击容易陷入长期持续对抗、疲于奔命的局面。近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关键便在于相关部门、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运营商等多方协同,建设合作机制,在不同环节提升涉诈案件研判能力、反诈分析能力,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反诈防诈合力,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跨平台打击能力。正是打破了93家省级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相关数据各自独立的局面,才最终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补上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块重要短板。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多方协力,更须久久为功。无论是新近推出的“一证通查”还是前不久冲上热搜的“国家反诈中心”App,都为我们打击网络诈骗、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武器,注入了信心。相关部门持续加强政策指引、网信电信部门完善拦截封堵机制、平台企业及时梳理安全风险、社会公众不断提升防骗意识,各方主体凝聚起治理合力,形成长效机制,营造起“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我们一定能斩断诈骗产业链,打赢这场反诈的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