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区“乡村夜话”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稍

晚饭后,干部群众穿插围坐、促膝谈心,将民意收集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今年以来,华容区蒲团乡累计开展“蒲团夜话”活动31场次,收集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107件,其中93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目前,“蒲团夜话”模式在华容区进一步推广完善,形成了华容镇芦花村“稻田乡音”等一批“乡村夜话”品牌。

形式接地气,沟通零距离。“乡村夜话”时间选在晚上,村民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参会时间有保障。地点选在村民平常聚集闲聊的房屋前坪、庭院,出门几步路就可以到达。“乡村夜话”议题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村民乐于参与。“乡村夜话”简单放几排椅凳,干部群众团团坐,面对面、心贴心,没有台上台下的距离感,营造了平等交流的氛围。

村民来当家,群策又群力。“乡村夜话”倡导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变“单向听”为“对口说”,变“被动知”为“主动做”,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村民有了话语权,更愿意为村集体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出力流汗。

干群心连心,平台作用显。党员干部下高楼、出深院,坐板凳不坐主席台,在“乡村夜话”活动中俯下身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拉近了干群关系,架起了干群“连心桥”。村“两委”借助“乡村夜话”平台,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助力乡村自治,推动自家的事自家解决。

问题为导向,高效见实绩。“乡村夜话”奔着解决实际问题而办,如新建休闲广场、安装路灯、维修灌溉沟渠、改造道路等,每个问题都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群众提问题、提建议,干部答疑解惑、化解矛盾、推动落实。村里能办的事当场拍板,办不了的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成立议事协调会,明确专人和解决时限,快速跟进落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通讯员 夏应明

编辑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