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博士千亩有机稻种到了北大仓

推门而进,浓郁的米香扑鼻而来。在湖北源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间仓库,秋收的新米便是这香味的源头。“刚从黑龙江省五常市拉回的,就剩这些了。”2月4日,该公司董事长吕志江告诉记者。

吕志江是海归生物工学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职博士后,拥有一门“绿色绝活”——中温好氧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技术。

在日本留学工作12年后,2014年,吕志江回国在家乡华容区创办起湖北源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建有生物有机肥生产线。

凭着自己的这门“绝活”,吕志江在业内大胆首提“三无”大米,即无化肥、无农药、无污染(土壤、大气、水质)。如何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让“绝活”结出好果子是关键。2016年,吕志江将目光投向了黑龙江五常市。

“天下好米出五常。从水、空气这两个因素来讲,那里的条件很好。不过,用肥、用药,与我的理念有差距。但大面积耕种,五常是个好地方。”他说,“经前期调研,2017年年初,我们便到五常市开始订单种水稻。”

怀揣“绿色绝活”,这位来自鄂州的“博士农民”把有机稻基地办到了北大仓。

在五常牡牛河畔,他流转了1100亩黑土地,涉及当地近40户农户,与他们签订了为期5年的耕种协议。

稻种是当地的“稻花香”,施的底肥是自家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专门从鄂州拉去了300吨。

“有不少大公司也在那里种水稻,他们全是机械化操作。”吕志江打开手机中的耕种收割现场视频给记者看,“我们的基地除了整地,其余均是人工操作,插秧、除草、喷生物药、收割都是这样。”

放弃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模式,吕志江有自己的见解,“人工插秧,秧苗扎根好,存活率高;人工除草,避免除草剂对土壤质量的破坏;人工收割,可降低碎米率。最重要的是,需要人工在田里码垛迎霜。”

“在江南,霜打的白菜好吃。其实霜打的稻谷出的米更香。”吕志江向当地人学到了原生态耕作的妙招,“在东北,收割后的稻子一般要经过15天左右的霜打。”

北大仓种稻,一年一季。今年秋季,湖北源清的五常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首次开镰收割。“共收了25万公斤优质大米,当时就有5万公斤大米被中粮集团看中收走了。”吕志江说。

明年,吕志江将在当地建起一座有机生物肥工厂,一方面解决湖北源清五常有机稻基地的用肥,另一方面解决当地秸秆难处理的问题。

目前,新西兰的一家采购商已相中吕志江的有机大米,其出口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洪江 责任编辑 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