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 长江大保护鄂州行动|垃圾场上建花园

虽然是晚秋,零散的桂花仍然散发着芬芳。

如果早来1个月,这里桂花花开正盛,花香让人陶醉。再早些日子,就赶上樱花的花期,一团团、一簇簇、一丛丛,淡粉色、深粉色、浅白色的花朵,让人满眼都是如云似霞的光彩。华容镇芦花村党支部书记高述兵带领记者游览新辟的“后花园”,言语里有些遗憾。

此时,花园内虽然看不到鲜花弥漫,但是满树郁郁葱葱,也不枉此行。

这时,花园外围一排从地下冒出来的大口径塑料弯管,引起记者注意。

“这是排气管,地底下产生的沼气,就是通过这些排气管排出的。”高述兵说。

“地底下还有沼气?”记者好生纳闷。

高述兵诡秘地一笑,讲述了一段垃圾场上建起“后花园”的故事。

原来,花园所在地是放牛山,其实山早已不复存在,却成了垃圾场,整个华容镇区域的垃圾都运到这里,占用的面积40亩。“15年了,堆积的垃圾少说也有40万立方米。”高述兵说。

在垃圾场存续的15年间,垃圾处理的唯一办法就是焚烧。焚烧的时候,看不到火光,只有灰蒙蒙的烟雾漫天飘散。刺鼻的烟味,方圆5公里都能闻到。遇到下雨,雨水冲刷垃圾场上的污泥流进排涝港。“过去清澈见底的排涝港,一夜之间变成黑色染缸,随处可见毙命的小鱼虾,村子里蚊子、苍蝇一下多了起来。因为排涝港与长江相通,污水对长江水资源也构成威胁。”高述兵说。

“村民平时不敢打开屋后的窗户,担心把臭气放进家里。”81岁的村民胡学准说,在城里居住的孙子不愿意回来,偶尔回来,除了吃饭之外,每时每刻都要戴上口罩。

垃圾场污染成为令全村干部群众头疼的话题。

2016年,华容区把治理放牛山垃圾污染,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建成垃圾处理站,为让放牛山垃圾场获得新生迈出第一步。垃圾处理站就在垃圾场旧址旁边,日处理垃圾40吨,随到随时处理,经过压缩打包,送往电厂焚烧发电。记者来到垃圾处理站时,运送打包垃圾的汽车刚刚离开,场内不见垃圾留下的痕迹,也闻不到垃圾留下的味道。

紧接着,区里对垃圾场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全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在地底下修砌纵横交错的过滤管网,安装石龙气井,形成湿地小环境,并运土对垃圾场进行掩埋,土层厚度1.5米。安装直径30厘米排气弯管50根,深入地底下8米连接过滤管网和石龙气井,便于排出地底下产生的沼气,促进土地生态环境修复。高述兵说,沼气有地方排出,还可避免沼气伤害到树木的根系,有利于树木存活。高高的垃圾山消灭了,告别了恶臭难闻,据说,有的村民为了庆贺送走“瘟神”,还燃放了大挂的鞭炮。

故事到这里应该是皆大欢喜,然而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献的高述兵此时走向了前台,整理后的垃圾场不宜种植农作物,他就决定种植花卉苗木。“无论如何,决不能让40亩土地闲着。”他说。

垃圾填埋场改为绿植园,既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还可增收。

高述兵运回2000株樱花、桂花、樟树、红叶石楠等7个品种苗木,花工钱请村民把苗木种下,安排专人管理,建成了村里的“后花园”。都是成年树,无须等待,待到春天就能看到鲜花烂漫的景象。园里都是木本花卉,一年植树多年受益。桂花飘香的时候,附近村庄的村民在家里都能闻得到。村民们相约来到放牛山,赏花,拍照,个个兴高采烈。市环保局的专家肯定了高述兵所做的贡献,称此举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放牛山打赢了垃圾污染歼灭战,芦花村村民送走了“瘟神”。经检测,排涝港水质已经达到灌溉用水标准。一度销声匿迹的小鱼虾,再现排涝港。过去人迹罕至的放牛山不再是“鬼见愁”,一些抛荒地如今都种上了庄稼。行人经过“后花园”,都愿意停下脚步,看一看绿色,闻一闻花香。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映忠  图/记者戴曾婕  视频/记者 肖焱  责任编辑 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