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紧临长江的得胜村,住着这样一对父子。
父,周汝明,种了23年果树;子,周忠山,回乡新农民。两人利用得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共同经营着一片果园,前景喜人。
“现在的规模已达到40亩,果子收成高,品质也好,但真正把果园发展壮大的是我的儿子。”周汝明笑着说。
不要看周汝明现在笑容满面,当初,他硬生生把在外跑运输的儿子叫回来经营果园,从儿子回来的那天起,这对父子没少起争执。
第一次“较量”:柑橘树是砍还是留
从第一株果苗到现在的4000余棵果树,都是周汝明亲自栽下去的。浇水、除草、施肥……周汝明百般呵护。
2015年,柑橘销量不好,周汝明种的10亩柑橘,连成本都没有赚回来。
“砍掉,种其他的品种。”周忠山动员父亲把1000余棵柑橘树都砍了。
在周汝明心里,这些长大结果的树,如同辛苦养大的孩子,他舍不得毁掉。
父子间发生了第一场争执。
周忠山苦口婆心做工作:“柑橘树种了8年,我知道您舍不得砍掉,但是效益一直都不好,为什么不换几个能带来收益的好品种?”
在周汝明的不舍中,柑橘树被换成了枇杷树和枣树。今年收成后,周汝明一算账,效益是柑橘的3倍还不止。
周汝明和老伴笑了,不禁对儿子刮目相看。
第二次“较量”:是卖果子还是卖体验
2016年,周忠山正式接手果园,将果园改名为福临园农家乐。
与此同时,周忠山想改变过去挑担上街叫卖的方式,吸引游客上门采摘,同时兴办农家乐。
父亲不理解,“自己卖又不要成本,赚的都是自己的,怎么就不行了?”周汝明对着周忠山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亏你想得出来,让别人上门来摘,这要是磕着、碰着了,谁负责?”
周忠山没有放弃,他通过城区户外LED显示屏给自己的果园打广告,提高知名度,告诉大家这里的果子可以供游客亲手采摘。
周汝明(左)和儿子周忠山(右)在为果园剪枝
半个月后,果园迎来第一批客人,他们开心地摘着枇杷、吃着农家菜,玩得不亦乐乎。
看到平日安静的果园有了“人气”,大家对采摘的认可度又高,周汝明转变了想法:“不用雇人采摘,还不用自己挑着担子到处跑,而且一斤枇杷卖到了16元,比上街叫卖划算多了。”
周忠山说,现在每到周末,来园里采摘的游客达百人次,销量占整个果园的一大半。
第三次“较量”:是守业还是创业
两次“较量”,作为父亲,周汝明都“败下阵来”,他决定不再过问果园的事。
但周忠山接下来的“动作”,让父亲又急了。去年初,周忠山流转20亩土地,将果园扩大到40亩。“一次投资好几万,不是小数目,这要搞砸了怎么办?”周汝明担心地说。
“爸,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相信我,果园一定会发展得更好的。”周忠山轻言细语地劝着父亲。
事实证明,周忠山的这一步走对了。果园扩大规模后,他又引进了桑葚、南丰蜜橘等品种,同时划出一块菜地,用于供应农家乐,让游客在采摘水果的同时,又能品尝农家菜。
在去年开创的果树认领新模式下,周忠山还实行了多元化营销,将枇杷和桑葚酿成美酒,受到游客的欢迎,果园效益实现倍增,仅去年收入就达到10万余元。周忠山说,他的梦想是将果园打造成四季有果摘的“农家天堂”。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倩 叶雁翅 见习记者蔡亚文 责任编辑徐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