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梁子湖区探索生态扶贫

贫困人口总规模为8436户、25699人,省级贫困村1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个。梁子湖区在面临全市最为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同时,还要为该市长远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双重压力下,如何破解难题?梁子湖区统筹各级专项资金及市级生态价值工程补偿资金,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让绿水青山成为拓宽增收渠道的“幸福靠山”。

重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以前当垃圾扔的,现在都是宝,比如矿泉水瓶、油壶、废纸、旧衣物等,可兑换相应积分,1个积分相当于1角钱,积少成多后还可兑换实物。”涂家垴镇万秀村村民熊成茂说,他几天前刚到垃圾兑换超市用1000积分兑了两壶油。

把垃圾当作宝的还有鄂州蓝焰生物质有限公司。他们专门收集秸秆、麻秆等农作物的残留物,通过特殊工艺转换成木炭、液态肥、可燃气等有用物质。

沼山镇乐华花卉基地非洲菊销售供不应求,负责人金恢华称,今年计划扩大200亩种植面积,增加6个鲜切花品种。图为附近村民在基地摘花。

公司负责人鄢俊容说,以前村民烧秸秆,既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现在,村里秸秆集中送公司处理,然后转换成可燃气,送到家家户户,他们也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管道气。

袁仁义家住梧桐湖社区14栋,他每天早上都将家里垃圾分两袋,分别扔进楼下2个垃圾桶内。“绿色的是果皮剩饭一类的可腐化垃圾,灰色的装破布、废玻璃瓶等不可腐化的垃圾。”他说,刚开始不适应,现在成了习惯。

离社区不远,是今年9月新建的有机垃圾分类处理站。“处理站日处理量为2吨。1吨可腐垃圾可转化为100公斤以上的有机肥。”新区住建部门负责人韩国平说,这里每天生产的肥料,都被附近商户、果蔬种植户和居民抢订一空。

涂家垴镇镇长丁辉说,为帮助大家树立环保理念,全镇采取以奖代罚措施,现在村里合理布局卫生设施,村民们不仅轮流做保洁,也不乱丢垃圾了。

自去年启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以来,梁子湖区通过“店收司运”系统渠道收集的可回收垃圾近60吨,月外运垃圾量同比减少近5吨。

与此同时,该区还投资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5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53座,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

兴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年关将至,沼山镇沼山村种植合作社里,6月才种下的大棚火龙果早被采摘一空。“全村今年投资90万元,共流转140亩土地种植特色水果。”村支书柯青松说:“没想到这么畅销!”

合作社周边,还有泉天牡丹花谷、乐华非洲菊基地、夏咀种养殖基地等,家家产品都不愁销路。

太和镇上洪村,3年前规划建设800亩油茶基地。如今,昔日连绵荒山被大片油茶覆盖,预计每户一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全村今年可整体脱贫。

近年来,梁子湖区依托各村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扶贫农业,已建成蓝莓、胡柚等生态农业基地153个共94万亩,培育84个优质农产品。

区政府每年从生态价值工程补偿金中拿出5000万元,设立生态农业、旅游和美丽乡村专项产业发展基金,同时撬动市场力量,每年由金融机构发放不低于2亿元贷款支持贫困户创业,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致富。

通过胡柚节、采菱节、蓝莓节等12项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带动,3500余名贫困户或销售农产品,或办农家乐,或入股合作社,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

白龙蓝莓基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蓝莓种植人口720人,帮扶对象每人年均增收7500元,成为首批国家产业扶贫标准案例。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柯明珠  特约记者李君亮 责任编辑徐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