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发
陈太村,一个群山环抱、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民居、石头路,斗砖墙、木格窗,古色古香。
陈太牌子锣在鄂东南地区遐迩闻名。陈太牌子锣第五代传承人陈国民小心翼翼打开旧红布包,拿出一部烟熏火燎的《牌子锣曲牌集》,这部写有“民国丙辰二月十二日陈盛甫亲笔抄”字样的工尺谱手抄本。
这是陈太牌子锣第一代演奏者陈盛甫,清光绪年间,他到大冶茗山乡李铁朱湾拜朱格庭为师抄录下来的。陈太牌子锣在陈太村流传至今已是第6代。每逢节假日、红白喜事,牌子锣乐队叮叮当当、咿咿呀呀吹拉演奏,吸引了村民前来观赏。
陈太村除了牌子锣外,龙灯、楚剧在鄂东南地区也很有名。“陈太龙灯——活码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与众不同的表演风格传承至今,令人赞叹不已。
早在1940年,陈太村就成立了楚剧戏班,每年为村民演出不少于20场次,遇到春节等重大节日时,每次演出不少于3至5天。每到陈太村唱大戏时节,全村沸腾起来,锣鼓喧天,煤油巨灯照明,门板拼搭戏台,自编自演,雅俗共赏,演绎真善美丑,教化黑白是非。男女老少喜乐开怀,世代沿袭经久不衰。
陈太村还有“四十八蹬”,小时候就听说过。究竟是一条怎样的古道?相传,陈太七房湾有一家男主人40余岁不幸离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子俩在洪坡岭“七上八下”的山道旁开荒种地。由于山道湿滑,经常有人摔倒。
一天,母子俩正在地里给红薯除草,听见山道传来“哎哟”声,只见一位白发担夫摔倒在地。母子上前搀扶起双膝鲜血直流的老人,杨氏扯下衣褂条替老人包扎,让儿子挑起担子送老人下坡。老人千恩万谢好心的母子,感叹地说“要是有石阶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母子商量,在洪坡岭山路上铺石阶。寒来暑往,母子俩今天背一块,明天放一块,硬是将洪坡岭最陡处修成了宽5尺的48蹬石阶。
杨氏母子义务修石蹬的事迹,感动着全体陈太村人,大家纷纷参加修路,上下共铺232级石台阶。为表彰杨氏母子修山路的义举,大家将这段长达232级石台阶的山路取名为“四十八蹬”。
站在“四十八蹬”观景平台上,俯瞰山下一条“四好农村路”,它像一根脐带,将山村与外界血脉相连,呼吸往来;迎面而来是山间阵阵带着花香的清风,左右两侧的大山一直向前绵延,从半山坡到山坳,全被茶园、果园、蔬菜的绿色覆盖,一眼望不到头。陈太村就坐落在东侧的半山坡上。
如今,古老传说、时代精神等元素,在吸引着陈太村的乡贤反哺家乡建设。2018年3月,陈青峰、陈勇、陈丛班、陈议祥等乡贤在一起合计,成立了“陈太四十八蹬种植养殖合作社”,开发泉山矿泉水,流转5000亩山地种植林果、高档有机蔬菜,安排6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19年又投资800多万元,将“四十八蹬”打造成乡愁公园、采摘乐园,走农旅结合、文旅结合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