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加班,拷问的是企业和就业者的眼光

前不久,拼多多一名年轻员工凌晨下班后猝死一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好友聊天截图调侃,“你最近怎么样,不要加班到太晚哦!”“谢谢关心,我还活着!”看来,畸形加班现象不仅仅是个例,似乎发展成普遍现象,这不禁引发人们对什么是工作,如何更好地工作的思考。

长久以来,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就业形势紧张,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少就业者表示,能够找到“饭碗”已实属不易,而对招聘方推行的“996”“大小周”等工作模式,以及严苛的考核制度,即使心有怨言,也是敢怒不敢言。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还是就业者,过分延长工作时长的行为和作法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就业者而言,工作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打着奋斗的旗号过分透支身体,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在职场中还存在一种现象,不少人在正常下班时间点看到身边其他同事都在忙碌而没有下班,自己便也不好意思下班。久而久之,便出现正常上班时间内做事拖拖拉拉,下了班再额外去加班的事情。对于这类问题,就业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一方面,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充足的休息会让人们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面对企业提出的不合理的工作模式时,要敢于说“不”,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将一份工作做得更好,更长久。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竭泽而渔的畸形加班,其结果只会透支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和认同感。企业发展过程中,凝聚力和向心力必不可少,它关乎一个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走多稳、走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应有之义。

此外,依法加强监管很有必要。要敢于动真碰硬,让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长出“牙齿”,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就业是大国治理的课题,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相信劳动者在工作中幸福指数的上升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