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新年新协议

“童大叔,这份合作社给的服务协议书上写着,除按规定向你支付每亩360元的土地流转金外,合作社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上门为你料理家务。”

“张冬菊嫂子,这是你的协议书,合作社把你列为重点用工对象,还帮你开发6亩桑树种植基地,每亩年增收可达到4000多元。”

……

日前,在段店镇中湾种桑养蚕合作社第一车间,去年回乡创业的44岁村民徐国民,正在与48位入股村民签订科技服务协议书。

“以往的协议书上只写明租地面积,要付多少钱,今年怎么多了新玩意?”村民徐风才有些疑惑。

“去年的劳务协议书缺乏‘人情味’,今年我琢磨着应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制订协议。虽然合作社每年要为此多支出3万多元,但这个钱花得值。”徐国民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徐国民是中湾村徐家大林湾人,在浙江打拼多年,创办了自己的家庭日用品经销店和加工厂。去年3月,他放下手头的“黄金生意”,毅然回乡投资300多万元,流转荒地200多亩种植桑树苗,并建起第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蚕车间,成立了中湾养蚕合作社,与24户农户签订协议书。去年11月份,第一批闪着银光的蚕茧投入浙江市场,以蚕丝纤维长、光泽亮等特点获得厂家一致好评。今年,徐国民扩大种桑养蚕面积260亩,又增加24户农户入股。

“中湾村是省级贫困村,我回乡创业的目的就是带领村民发展扶贫产业,让村民尽快奔上致富路。”徐国民连夜将自己的想法与驻村“第一书记”汪政、村党支部书记汪安文沟通。得到大家的赞同后,按照2019年全村甩掉“穷帽子”的目标,他结合每家每户的实际,连夜起草协议书。

“徐老板回乡创业,既教我们种桑养蚕技术,还教我们怎样做人和学会感恩,你看,他把尊老爱幼、夫妻互谅等也写进了协议书。”徐家岗湾村民徐志中打开协议书边看边说。(全媒体记者 王凤玲 特约记者 陈庆跃 编辑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