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这个村农庄也能共享,你听过吗


“我有个惊喜要送给你们。”“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住在武汉的黄女士神秘地向全家宣布。

“走三环线,50分钟左右就到了。”爱人开车,她当向导。驶入长港镇峒山村,239省道边,一片画着格子、有着共享农庄标识的土地映入眼帘。

“是把农庄和单车、汽车一样拿来共享么?”“我要种茄子、西瓜……”一家人兴奋地讨论着。可怎么种,让这些城里人傻了眼。

农民邵丽英是个种蔬菜的“老把式”,如今她在农庄里当上了“老师”。

“现在种萝卜、大蒜,腊月里再栽下茄子秧,开春就能摘。每样种一点,你们可以一年四季有收获。”邵丽英拿着小铲子松土、播种,给客人作示范,靠着种菜的“学问”,她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在土地上“玩花样”,能轻松得来如此收益,让邵丽英在内的传统农民开了眼界。

“付600元租金,享有60平方米土地一年的使用权,享受农垦乐趣的同时,还能收获新鲜、有机的蔬果。若没精力耕种,可以交由农民代种,收获的蔬果可以共享转卖。”瞄准了市场需求和现代消费理念,共享农庄吸引了许多城里人。今年长假期间,约500余人次在峒山村尝到拥有农庄的滋味。

“目前,我们拿出30亩地用来共享。”今年,长港镇推行共享农庄模式,峒山村楚鱼香水产生态园是试点。“这30亩地在鱼塘边,地块小且不连贯,以前一直空着。”生态园负责人夏成茂说,共享农庄是以消费为核心,对农村的闲置或优质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在他看来,“这是土地重获活力的机遇。”

1亩地,可划分近10个共享地块,每亩地年租金达6000元。即使不算上农具租金和代种酬劳,收入也相当可观。除此之外,共享农庄还带火了附近的农家菜馆、垂钓和采摘游。

“土地有了‘吸金力’,才会对青壮年劳力和优质资本产生吸引力。”在夏成茂身边,对农业感兴趣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他们正在谋划开发共享土灶、共享鱼塘,等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让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牵手,金融业、服务业等各种要素植入农业,形成农村发展新动能,从而产生‘磁场’,引得城里人下乡、能人回乡、产业兴乡。”市农业专家表示,“这种模式易推广、收效快,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博 责任编辑王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