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鄂城眼里的文化小康 | 激活“文化小康”驱动力

杨卫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实现文化小康,才算得上真正实现小康社会。要实现文化小康,激发群艺潜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市群艺馆通过与相关社区“联点共建”,每月安排业务骨干到社区开展音乐、舞蹈、非遗公益培训,先后组建“七彩艺术团”“俏夕阳”舞蹈队,开设社区非遗传承传习工作室。通过项目引领,依托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文化活动,针对不同的艺术门类,推荐参加各类群众文艺赛事。开展网络直播、录播,借助“互联网+”扩大活动辐射范围,激活“文化小康”驱动力,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兴盛。

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进社会文化运作机制。以前社区阵地小、功能不全及辖区单位各自为政,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在固有阵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向辖区拓展。正是有了这一理念,才弥补了文化阵地的短板。

团队协作,变“期待阳光”为“抱团取暖”。这几年,市群艺馆盼来了一批青年文艺人才,终于有了“期待阳光”。除了送出去培训,更注重自身训练,将省、市举办的文艺比赛作为展示单位形象和团队精神的一个练兵场,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以中扶青的作用。比如,入选第三届湖北艺术节展演作品鄂州玉连环《签约》,获全省第四届广场舞比赛一等奖,作品《凤凰飞旋》获社会文艺院团舞蹈比赛二等奖等,这些都是融专业院团和社会院团分工合作,“抱团取暖”取得的成果。

将推广普及,变单兵作战为打“组合拳”。市群艺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去年启动了民间曲艺鄂州玉连环提升计划,普及推广鄂州玉连环知识,培养鄂州玉连环受众,发挥离退休文化专家余热,加强文艺人才的联系与合作,强强联手,为文化事业奉献爱心,借助各种媒体资源,创新传播渠道,扩大鄂州玉连环社会影响。

文化帮扶,始于文化,但不能止于文化。首先要精准供给,及时发布文化活动信息。比如,我市广场文化品牌“周周乐”“过年唱大戏”“中国梦”巡演、非物质文化进社区等。其次要精准惠民。文化帮扶,要打通购买服务路径,整合文化资源优势,组织艺术家、文艺骨干及艺术爱好者成立“红色文艺轻骑兵”,起到启智扶志作用。三是定制“菜单式”服务。比如,模范故事会巡演,就是“菜单式”节目,宣传道德模范感人事迹,充满正能量的好人故事。

还要有大文化的理念,跳出全市视野办文化。比如,“长江之春文明之城”2021中国二胡名家迎春演奏会,让鄂州市“121人才池”招录人才张欢与中国二胡名家邓建栋、陈军携手,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民乐视听盛宴,这就是放眼全国、全省,带动地方文化起跳的范例。